中文名: 高金爱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候台镇村
出生日期: 1922
逝世地: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庙湾村
逝世日期: 2011
艺术时期: 当代
代表作品

艺术家简介

高金爱,女,汉族,生于1922年农历二月初一,2011年3月26日去世。享年90岁。生前居住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庙湾村。高金爱一生坎坷。她出生于山西省临县碛口镇候台镇村。父母是农民,家境异常清贫。高金爱是长女,另有两个弟弟。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娶了后老伴儿,她受尽了后娘的虐待。7岁时,父亲将她送到舅舅家生活。在舅舅家,她得看别人脸色生活,时不时便遭到责打,这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她给舅舅家放牛、揽羊,砍柴、割草,小小年纪便饱受生活的艰辛。这样的生活持续了7年,14岁时,父亲将她许给同村李家做童养媳,16岁完婚。几年后,丈夫因意外而亡。后来,她与一个比她大12岁的陈姓退伍军人成婚。婚后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非常艰苦的岁月里,高金爱带着儿女历尽艰辛,逃荒来到安塞县砖窑湾镇一个荒僻的深山沟,从此,丈夫音信全无。几年后,她与当地一位姓武的男人成婚。成婚不久,前夫费尽千辛万苦,在安塞县找到了她。高金爱把前夫接到庙湾村,让他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苦难的童年生活,激发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从小受后娘虐待、继而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人生的冷暖,又使她的心灵产生了对真、善、美的渴望。正是苦难的童年,心灵深处对于辛酸人生的独特体验,成就了高金爱,使她成为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生前,她是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2005年,高金爱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2007年6月,她被文化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美术)”。高金爱的艺术成就,主要包括剪纸艺术和绘画艺术两个方面。绘画代表作有《伏虎》  《多喜》  《骑驴婆姨》  《边墙骆驼队》  《做针线》  《马群》  《黄昏》《老汉和手》  《赶集》  《王贵与李香香》等。剪纸创作量颇丰,代表作有《艾虎》  《狮子》  《戏鸟娃娃》  《卖鸡》  《纺线》  《猫捉老鼠》  《老汉抱鱼》等。她的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多幅获全国大奖。1983年,绘画作品《多喜》参加中国农民画国外巡回画展。1988年9月,文化部、农业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中国农民书画大奖赛,高金爱的绘画作品《伏虎》获二等奖。1992年10月,剪纸《艾虎》获陕西省文化厅选送的九州迎归显风采展优秀奖。1992年10月,绘画作品《骑驴婆姨》获由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陕西省现代民间绘画新作展一等奖。1995年9月,剪纸《黄河摆渡》获北京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三等奖。2002年4月,绘画作品《赶集》参加由中国农民画研究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农民画联展,获二等奖。2002年,剪纸《卖鸡》被陕西省民俗博物馆收藏。2002年5月,绘画作品《聊天》获第二届上海宝山全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交流展优秀奖;绘画作品《赶集》参加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馆、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陕西省农民画家协会在户县举办的“好猫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精品展,获三等奖。2002年l1月,绘画作品《骑驴婆姨》获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举办的“跨世纪艺坛风采名录”入选比赛三等奖。2004年,安塞县民间艺术家高金爱、曹佃祥、白凤兰和白凤莲剪纸作品入选由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编写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才传承者图文集》一书。2006年2月,绘画《鸡》参加由《农民日报》社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优秀奖。2007年4月,剪纸作品《艾虎》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7年中国剪纸艺术精品博览会获最高奖(金奖),同时被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2007年11月30日,剪纸《艾虎》获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艺术最高奖—————第八届“山花奖”。高金爱的剪纸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民间剪纸的精品,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她的作品传承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纹样,体现了剪纸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她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这里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土壤。她虽然目不识丁,未受过任何教育,然而浓郁的民间乡土文化艺术气息同样给她的心灵以极大的熏陶,耳濡目染,她的血液里融入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基因”。但是,同是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民间艺术大师的,这与他们自身的艺术禀赋是密切关联的,高金爱具有一颗爱美的心灵。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贯穿于她生命的始终,也是她剪纸作品表现的永恒主题。最能体现高金爱剪纸文化价值的作品是她的剪纸《艾虎》。外形像陕北黄土高原一座一座的群山,老虎粗壮的尾巴翘至背部,4条腿非常有力,而虎的头部精神饱满,稚拙可爱,身上还剪出了3个活蹦乱跳的小虎。民间传说艾虎比老虎更凶猛。而高金爱剪的这只艾虎,胖乎乎的,憨态可掬,十分可爱。高金爱说,她剪的这幅艾虎是伴娃娃耍的,是保护娃娃的。由此,我们看出,高金爱的剪纸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她虽然不识字,但是她能通过一把剪刀,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识,给予准确的表达和体现。这是自由的艺术,是最为本真、最为质朴、最为原始的艺术。因为本真,因为原始,她的作品被认为是真正积淀着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展现了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虽然在生活中她历尽坎坷,备受磨难,但是她性格乐观直爽,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她的精神世界总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她,那就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反映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就是不受任何传统样式的束缚,具有自由、大胆的艺术手法。她剪的作品从不画底样,一剪刀下去,就能完成自己的艺术形象,造型流畅,可爱。她的绘画作品想象力非常丰富,用色大胆,手法夸张,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高金爱的作品来自淳朴的民间,来自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土壤,具有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勃在《学习民间美术的教学实践》(《美术研究》1986年第3期)一文中写道:“高金爱的剪纸《鹭鸶》  《鸡》,洗练概括的造型,饱满充实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一种质朴向上的情感,与陕北米脂汉墓出土的画像砖《鸟兽图》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极为相近的。”安塞处于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保留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较为完整、较为集中的地域之一。而剪纸艺术作为安塞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更是记载古老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正是这些民间艺术大师,他们用手中的剪刀,用他们杰出的文化创造力,以及他们爱美的心,留存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记忆。1985年12月,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邀请了陕北6位剪纸能手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进行剪纸教学表演。其中,有4位是安塞县剪纸艺术家,她们是白凤兰、曹佃祥、胡凤莲、高金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民间美术系主任杨先让在《安塞民间美术印象》一文中写道:“安塞会剪纸的妇女可能有千百位,但是真正可称为能手的只是少数。王占兰、白凤兰、高金爱、胡凤莲、曹佃祥等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是民间美术造型的传承人,既善剪纸又能刺绣,做面花,缝布制品,又是农民画的创造者,她们都是在传统民间美术队伍中有贡献的艺术家。”高金爱是安塞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民间剪纸天才的传承者。她的剪纸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被人民所深深地喜爱。她所创造的艺术,凝聚了人类最为原始的对于美和爱的礼赞,是人类精神的集体记忆。她的剪纸作品,成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宝库的瑰宝。

                                                                                                                                                                                                                          (来源:《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系列丛书—高金爱剪纸》—米宏清)